《正面管教》读后感

时间:2024-05-31 21:27:12
《正面管教》读后感范文(通用8篇)

《正面管教》读后感范文(通用8篇)

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正面管教》读后感范文(通用8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正面管教》读后感1

正面管教的核心只有两个词:和善和坚定。本书作者认为,孩子只有在和善、坚定的气氛里,才能培养出自律、责任感、合作和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学会让他们受益终生的社会技能和人生技能。可以说,正面管教是一种可以培养孩子良好品格和能力而且长期有效的教育方法,它能避免过度严厉或娇纵的传统管教方式可能给孩子带来的伤害。

“正面管教”这个教育理念的创始人,是奥地利精神病学家、个体心理学创始人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和美国儿童心理学家鲁道夫·德雷克斯,德雷克斯是阿德勒的学生。这两个人你可能没听说过,但是阿德勒的老师你一定知道,他就是大名鼎鼎的弗洛伊德。早在xx世纪xx年代,阿德勒和德雷克斯就已经分别把亲子教育观念和科学的教室管理方法从欧洲引入到了美国。亲子教育观念主张要给孩子足够的尊重,强调溺爱和纵容不是一种鼓励;而科学的教室管理方法认为,不管是在学校还是家里,大人们都应该用和善而坚定的态度管教孩子。这两种理念,都已经有了正面管教的雏形。

到了xx年代,本书作者简·尼尔森开始接触到阿德勒的教育理念,在深受感染之后,尼尔森加入到了美国加州的一个政府资助的培训项目里,专门来给家长和老师讲授这些理念。而且在这个培训项目的支持下,尼尔森把阿德勒的教育理念发展成了“正面管教”理念,并在xx年写出了第一版的《正面管教》。从那之后,正面管教理念便开始在全世界范围里流行。到了今天,你可以在将近一百个国家里看到关于“正面管教”的培训班。

从整体上看,这本书的前半部分主要讲的是概念和方法,后半部分的实践性更强,有很多具体的操作例子。值得注意的是,在书的概念部分,作者不止一次地提到了阿德勒和德雷克斯的各种理论和观点,这足以体现这二位心理学大师对正面管教这个理论的影响,也大大增强了正面管教理论的权威性。可以说,正面管教理论和二位大师的理论是一脉相承的。

这本书分四个重点给你介绍这本书的内容:

要学习正面管教的方法,首先就要明白什么是正面管教。第一个重点我就来讲讲,正面管教是一种既不严厉也不娇纵的方法,和善和坚定是它的基石。但要想做到这点其实很不容易,很多父母一看到孩子犯错就马上发火了,所以对父母来说,首先就需要正确地对待孩子的错误。我给你讲的第二个重点就是,有不良行为的孩子不一定是坏孩子,家长们要明白这些行为背后的目的,才能做出合适的应对。明白了孩子错误行为的本质,接下来就要去解决、纠正错误。第三个重点我就来说说,家长不要只告诉孩子,你别做这个,别做那个,而应该教给孩子解决问题的办法。最后,很多时候孩子们犯错,其实是因为他们没有归属感和价值感,这时家长如果能给孩子以鼓励,就能消除孩子内心的这种失落的感觉。这样孩子就没有做错事的动机了。所以最后一个重点就给你说说,鼓励是纠正孩子错误行为的最好方法。

  《正面管教》读后感2

这本书早就出现在朋友圈中,终于在这个暑假翻开拜读。这是本非常实用的书,深入浅出地介绍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涉及孩子心理、行为、认知、教育等方面的经典理论,能“知其所以然”地明白书中所介绍的正面管教方法。

“当过度控制对一些孩子似乎管用时,其代价是什么?经常受到惩罚的孩子,要么变得极其叛逆,要么变得因恐惧而服从。用惩罚和奖励的方法控制学生,大人必须随时捕捉孩子的好行为加以奖励,随时捕捉孩子的坏行为予以惩罚。是谁在承担责任?显然是大人!孩子没办法学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骄纵的道理也一样。”

在这点上作为老师的我深有体会,当我出差在外时,心里总是惦记着学生能不能自律?虽临走前千叮咛万嘱咐,但每次回来总会有告状者。看了这本书才知道,平时在管理学生时大多情况不是惩罚就是奖励,用这些外在的控制教育都只能是短暂性的,正确的行为不可能长久。庆幸这本书给了我一些启发。

孩子们更愿意遵从他们自己参与制定的规则。这样他们就成为有健康自我概念的高效决策者。这是正面管教要达到的长期效果。在平时教育中,让学生们自己讨论解决问题也开展过,而现在才明白这讨论解决问题的实质——尊重孩子,让孩子有归属感和价值感。孩子出现的不良行为都是为了寻找归属感和价值感,当每个人都有了这种感觉,就会喜欢一个集体。

我想以后的班会一定会精彩纷呈,只要学生有了问题,我就可以建议:“你愿意把你的问题放到班会的议程上吗?”而且学生们通常能够比老师更好的解决问题,因为学生的人数比老师多,而且在头脑风暴中会产生许多独特的想法。最终,许多管教问题就被消除了。

在让学生体验的过程中,他们就会明白尊重,爱护会怎样,打击、伤害又会让人怎样。一定会营造出一个健康、和谐、自律的班级氛围。

把书中观念当做知识来接纳是一回事,要把它付出实践是另一回事。改变不能仅靠这本书,需要每日三省吾身,改变从小事,一言一行开始,才可能真正改变对学生的教育方法。

  《正面管教》读后感3

最近我读了简·尼尔森的“让数百万孩子、家长和老师受益终身的经典之作”《正面管教》。该书深入浅出地介绍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涉及孩子心理、行为、认知、教育等方面的经典理论,使我受益匪浅。

尤其是书中第7章讲述的:有效地运用鼓励,让我更深入地认识到鼓励而非赞扬,书中说到:“孩子们需要鼓励,正如植物需要水。没有鼓励,他们就无法生存。”是的,孩子们需要成人的鼓励,才能茁壮成长。那么什么是鼓励呢?首先我们要将鼓励和赞扬有效的区分开来。作者也提出我们给予孩子的是鼓励,而非赞扬,这一时让我十分困惑,这两者有什么区别吗?难到我们不应该给孩子们赞扬吗?带着疑问我继续读下去,慢慢地才了解到话中的含义。鼓励的学问非常深,平时我都没有好好地运用鼓励,而书中从若干个方面加以阐述,比如时机、相互尊重、着眼于优点等,让我们了解到什么才是有效的鼓励。

自我反思,我在该方面存在很多的误区,比如:我经常会用到这么一句话赞扬孩子:“你真是一个乖孩子,听话、懂事,是大家学习的榜样!”在这种赞扬下,该孩子会很高兴,会满脸灿烂,她会觉得“大人认可我,我是有价值的”。作者提出:赞扬指向了做事的人,使得做事的人常常基于“别人会怎么想,怎么看”的考虑来做事。当没有得到别人的认可时,他会茫然与疑惑。

这位孩子(长大后就是成年人)可能会形成一种完全依赖于别人的观点的自我概念,可能会变成:“讨好者”和“总是寻求别人认可”。而鼓励是指向人的行为的,常常启发对方思考“我是怎么想的”、“现在该怎么做”、“我学到了、感觉到了什么”等,它能让人内省,更多地让人思考并觉得自己是有价值的,无需他人的认可,最后形成自信、自立的态 ……此处隐藏2066个字……实,以友善的方式,问启发式问题来促进沟通。

二、探询会促进沟通。我们可以用好奇心增进情感联结并改善沟通。比如一种简单的探询方式就是要求“多告诉我一些”还可以接着说:“然后呢?然后呢?”孩子们不需很多鼓励就会告诉你他们的想法和感受。他们需要的是知道老师对他们的观点真正感兴趣。只要我们不评判、打断或纠正他们,她们就会告诉我们很多。

三、邀请会鼓励合作。邀请学生多参与一些有助于他们变得能够自我指导的计划和解决问题的活动,如果一味地指挥会招致被动会主动的抵制与反叛。

四、肯定会愉悦沟通。要寻找机会肯定孩子们的成就和独特性,当我们要求过多并且急于求成时,他们就会丧失信心。就像书中讲到一个叫杰森的五年级孩子,在课堂上如何的捣蛋,杰森的老师在开始也试到使用惩罚,留下抄几遍课文,请他站起,送校长办公室,而结果是杰森只会做鬼脸。之后老师怎样运用鼓励,给与尊重和友善的态度,在杰森每取得了一点小小的进步,哪怕是今天的课堂只是比前两天的课堂少了几声乱叫,老师都会鼓励并回以微笑,终于让这个孩子在课堂上与老师同学越来越愉快地相处。

五、尊重会深化沟通。当我们尊重学生时,我们就会认可我们和学生有不同的观点。尊重会创造一种接纳的氛围,并鼓励成长和有效的沟通。不要因为别人不明白的事情评判他们,而要鼓励学生寻求对自己和他人的理解。

当我们和学生之间建立相互尊重关系时,我们就会发现通过核实、探询、邀请和鼓励、肯定以及尊重赋予学生力量会更容易些。在良好的沟通中,会有大量的倾听、尊重、好奇心和赋予力量。

当然,正面管教不会一蹴而就,过程可能会有反复,这点作者在书中就曾说道:想把《正面管教》的书扔到窗外,不想让人知道写《正面管教》的作者也会反复犯错。

正面管教重点在于创建相互尊重和支持的班集体,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使教室成为一个培育人、愉悦和快乐的学习和成长的场所。作为老师我们,不仅要有一颗爱心,更需要知道如何去爱。知易行难,那就在实践中反复推敲吧!

读书,使大脑充实;思考,则会让智慧开花。教育绝非单方面的冥思苦想,更需要不断摸索和实践中的总结和改进。以后的教育教学中,我会努力先充实自己,做好自己,与孩子彼此尊重,彼此信任,在爱与欢乐中相处,在教育的道路上始终温柔而坚定地走下去。

  《正面管教》读后感7

我们共读正面管教这本书已经结束了,这两天才有时间来整理一下自己在这本书中学到的知识,首先感谢苏老师给我们提供的平台,也感谢两位讲课的老师给予我们细致的讲解,给正在针对孩子教育路上迷茫中的我点燃了一盏灯,让我受益匪浅,并运用到了实际生活中。

我的孩子她的性格很外向同时也很倔强,不听话时我也经常打她,虽然知道打孩子不好,但是气上来的时候真的是忍不住。我是一个控制性型比较强的妈妈,遇到问题会把它放大了看,以至于亲子关系也不太融洽。孩子经常大喊大叫,做事没有耐心,特别爱生气,为此让我很苦恼!我把自己的业余时间毫不夸张的说百分之八十的时间都花费在了她的身上,在生活中我经常向我认为比较优秀的孩子妈妈们取经学习、在网上学习一些教育方法,回来了也照着做,但都效果不大。

在正面管教这本书中我学习到了最重要的原则就是:和善而坚定,记得那天有一段是刘翔老师的讲解,我的孩子跟她的孩子很像,就是这一次我吸收到了我想要的东西,从那天起我首先改变了自己的态度,孩子又一次遇到事情对我大喊大叫时我没有向往常一样在她生气的`时候对她进行说教,而是等她冷静之后再和她谈,我告诉她妈妈最近也在学习,以前也是妈妈做得不好不懂一些好的方法,有时说的话可能伤害到了你,也告诉她妈妈在进步的同时也希望看到你在进步,我们首先改掉大喊大叫的毛病,在接下来的日子,我忍住了自己的坏脾气,每天都会跟她谈谈心,才开始的前几天效果不大,在越来越往后的日子里我发现孩子真的慢慢的在改变!

在我们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每个孩子都不是十全十美的,然而每个家庭的相处模式不同,实施方法肯定也不一定相同,但重要的核心不能丢,那就是情感联接!我相信在一个充满爱的家庭里出来的孩子绝对是充满自信的的孩子。

书中举了很多实际的例子和父母应该怎么应对孩子的方法,不过对于很多家长来说实行起来还是小有难度,想要融会贯通必须要有自控力,给孩子做一个好的榜样!愿每个孩子都能在爱的滋养中健康成长!

  《正面管教》读后感8

废除惩罚、废除骄纵、和善而坚定。教孩子就学会自我评价,而不是让他们依赖于别人的赞扬或观点。

赢得孩子合作的4个步骤:表达出对孩子感受的理解;表达出对孩子的同情,而不是宽恕;告诉孩子你的感受;让孩子关注与解决问题。

矫正错误三步骤:承认、和好、解决。要确保把爱的讯息传递给孩子。最惹人讨厌的孩子,往往是最需要爱的孩子。

惩罚虽然能暂时制止不良行为,但不能永久的解决问题,只有通过鼓励来帮助孩子体验到归属感和价值感,才能获得长期的积极效果。父母应该审视一下自己的错误目的,努力将其变成更有激励性的态度和行为。

自然后果VS逻辑后果。当心逻辑后果,确保我们要采取的方法是逻辑后果而非惩罚。逻辑后果必须:与行为相关、尊重、合理、预先告知。

惩罚造成愤恨、报复、反叛、退缩。当一个逻辑后果能将孩子的行为转向一个有用的/有贡献的行为时,就是有效的。孩子们在感觉更好时才会做得更好。逻辑后果与行为的错误目的。

使用逻辑后果的另一个重要指导原则是,要考虑到行为的错误目的。在发生冲突的时候,逻辑后果可能有效,但只在孩子的目的是寻求过度关注时才有效。当孩子的目的是寻求权力或是报复时,逻辑后果在冷静期之后或赢得孩子的合作之后的解决问题阶段,才是有效的。逻辑后果不能运用于权力之争,除非极其小心,因为它常常沦为惩罚性的报复行为。

由于这个原因,使用自然后果总能有所收获,但逻辑后果则很可能事与愿违。例如,假设一个孩子不做课堂作业。老师可以对这个孩子说:“你需要在下课前完成作业,要么就在课间体息时去作业台写作业。(注意,给出一个选择作为逻辑后果的一部分,是如何体现对孩子的尊重的。)如果孩子的目的是寻求过度关注,这个孩子很可能朝你笑笑,并且开始做作业。

另一方面,如果孩子的目的是寻求权力,这个孩子则可能拒绝做作业,以证明“你制服不了我“,除非你通过事先与这个孩子讨论这种行为并且问过了她的选择,而赢得了孩子的合作。如果孩子的目的是报复,这个孩子可能会以拒绝写作业来伤害你的感情,直到她自己受到伤害的感觉得到处理。如果孩子的目的是自暴自弃,她需要的是训练,而不是逻辑后果。

换句话说就是,要有效地使用逻辑后果,就要理解孩子的行为以及长期效果。记住,不论孩子的错误目的是什么,逻辑后果都有可能完全不适合。或许是要求孩子做的作业毫无意义。或许是老师没有让孩子参与制定作业计划,并且没有让孩子感到自己与这个作业有任何关系。没有什么事能比让学生参与问题的解决更能引起他们的兴趣、赢得他们的合作的了。

逻辑如果只是一个工具,而且常常不是适合当时情形的最佳工具。让孩子事先参与。关注于解决问题。

《《正面管教》读后感范文(通用8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