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岁儿童学习环境创设》读后感

时间:2024-06-20 23:59:15
《0—8岁儿童学习环境创设》读后感

《0—8岁儿童学习环境创设》读后感

细细品味一本名著以后,相信你会有不少感想吧,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后感了。那么读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0—8岁儿童学习环境创设》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0—8岁儿童学习环境创设》我选读的是第十三章——创设艺术区。

艺术区并不等同于美工区,儿童会从他看到的、听到的、摸到的感受到的一切事物中学习艺术,所以,大到教室的布局、装饰的风格,小到区角材料的呈现方式,教师墙上的一幅作品。

虽然大部分儿童不会在长大后成为专业的艺术家,但他们的生活中总会充满图像,作为当代社会中一个有文化的人,理解、分析和评价这些图像是必要的要求。儿童在参与艺术活动的过程中,不但激发了创造力,丰富了艺术的知识、技能,还促进了情感、社会性、认知和身体能力的发展。而且儿童在年幼时接触的艺术越多,他们就越有可能发展对艺术的爱。

那如何创设有效的艺术区呢?在书的275页中给了我们一些具体的可操作的建议。这些建议中,有一些条件是我们比较容易满足的,比如充足的自然灯光,容易清理的桌子,靠近水源,相对比较安静的区域、足够大的空间,大量的多样丰富可操作的材料,展示作品的空间等等。还有一些,对我们教师自身的水平有一定的挑战。比如“美观地摆放材料以吸引儿童。”这一点对我来说是有挑战的,我只能尽自己的努力去保证给孩子们呈现的材料是整洁有序的,但美观这一方面就没有信心了,所以,当我走进某些班级看到一些老师所呈现的普通材料却散发着那种自然美与和谐的时候,我是既羡慕又敬佩的。这需要老师自身有较好的审美能力和品位,也要求我们老师在生活中时时去留心这一方面的东西,去感受美发现美传播美。另外一条建议“有充足的参考资料和启发资料”是需要我们长期坚持做的,我们需要树立一个资源意识,每当艺术区更换一个主题时,我们给孩子提供的这些参考资料和启发资料就要跟上,这些资料应该像活水一样流进孩子的视线和心田,而不是一个主题开展前有就行。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儿童艺术领域的学习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幼儿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艺术领域的两大目标第一是感受与欣赏美,第二是表现与创造美。针对这两大目标,书中提供了以下参考:一、为孩子提供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和情感的'需求来操作和改变的材料,而非那些“可爱和新奇”的材料。二、鼓励创造有深度的艺术作品。具体的方法有重复使用媒介,回访以前的作品以及运用不同的媒介表达同样的想法,都能促进儿童深入地理解并提高艺术作品的质量。同时书中也提到“高层次的创造力,通常来源于知识技能与创新愿望的互动。”,因此对于艺术创作,最好的方法就是艺术探究法,也就是艺术作为一种对知识的理解、对思想的交流工具。

教师在促进儿童获得艺术技能、性格和知识的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可以帮助儿童接触各种不同类型的艺术,提供人生经验,和儿童一起探讨艺术,教授技巧,了解艺术家及其作品,以及记录并评估儿童的学习与发展。通过提供与文化相关与适合发展的材料,并根据需求进行调整,教师还能满足所有儿童的需求。

在本章的最后为我们提供了一张艺术区的环境评估表,可以让我们对自己班级的艺术区环境创设提供参考。

《《0—8岁儿童学习环境创设》读后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