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元宵节看花灯周记

时间:2024-02-09 23:59:20
七年级元宵节看花灯周记

七年级元宵节看花灯周记

七年级元宵节看花灯周记1

今年元宵节,家里买了两袋河南郑州产“玉珍珠黑芝麻汤圆”。配料有白糯米粉,砂糖,芝麻,花生,麦芽糊精。

我在厨房用电饭煲煮,水开后下锅,我就去忙别的了。感觉也就五六分钟的时辰,再去厨房揭开锅盖看,那汤圆都成了一锅粥了,赶紧关了电源。

初始,还见汤圆漂浮在水面上,也都裂开了嘴,里面的馅都淌了。片刻之间,等我要品尝时,汤圆都沉入锅底。等我小心翼翼地捞起,已不成个了,只好改喝米粥了。

元宵属于高热量高糖分的食品,黏性大,不易消化,油脂含量很高,一般糖尿病患者、肾脏病患者应少吃或不吃。由于黏性大,老年人还容易把假牙给粘下而误吞肚里,小孩子囫囵吞枣的卡住喉咙。

这使我想起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国营食品店买的元宵,要煮好长时间,才能煮熟煮透。母亲回忆说:“那元宵硬得都能砸破头”,虽然有些夸张,但是我吃过那种元宵,确实硬邦邦的。还有中秋月饼,也是硬的很,用两手掰开都需费很大的劲。

同样,还想起那个年代回老家过年,那饺子皮也皮实的很,用擀面杖干上几个就累得手腕疼。但那过年的饺子也包的踏实,从来没有露馅煮破一说,你想,硬币都能包进馅里,外皮不漏痕迹的。

在北方济南,仅是把汤圆作为一种就餐时的小佐料看待,正餐还得包饺子,再做上几个菜,喝上几杯酒,一家人这才算过正月十五。

说起看花灯,现在孩子大了,自然也提不起那个兴致了,老人也不方便出门。在孩子小时和我刚学摄影那几年,每年正月十五都是要去看灯或拍摄的,真有个新鲜劲。

印象最深的是,一九八八年,我媳妇待产住院,快要生了,恰逢正月十五。晚上,我按耐不住,又拿上相机拍摄去了。那年正赶上庆祝济南解放四十周年纪念,在解放阁护城河沿西河岸,摆放了百米长的一排排花灯。观灯者如潮,我跳出人海,到隔河对岸的黑虎阁廊上,灯火阑珊处,以护城河的泊舟和杨树枝的骨朵为中前景,以远处*的灯河为远景,拍了几张,起了个片名叫《东风夜放花千树》。等赶回医院时,儿子在夜半出生了。这件事我瞒了妻子好几年。她多年后知道,果然埋怨我。那张片子还入选了九一年济南国际摄影艺术展。

后来,在儿子小时,每年正月十五都带他去看花灯。儿子渐大,不跟我们玩了,我也渐渐失去了拍摄花灯的兴趣。护城河那次的灯节,在以后的二十多年,就没再那地儿举办过。

随着电视机的普及,网络电脑的发展,在家上网看电视已绊住了很多人的腿,正月十五看花灯猜灯谜,已远远没有过去的那份浓郁的情趣了。

七年级元宵节看花灯周记2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元宵节,吃汤圆,看花灯是元宵节的传统习俗。还不到7点,我们全家就早早的去看花灯。

灯展区在大沙河畔,一路上,游人如织。街道旁五颜六色的街灯也为节日增添了不少喜庆的`色彩。我们随着人流向大沙河涌去,由于人多,脚下走不快,可心早就跟着目光飞到了大沙河畔。

远望去,只见灯展区来来往往的游人络绎不绝,人山人海。无数的花灯像一条金色巨龙盘旋在大沙河畔,蜿蜒向前,一直延伸到远方,和天上的星星相互辉映。我们不由加快了脚步。

进入灯展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巨大的龙灯,瞧,这龙张着血盆的大口,挥动着有力的爪子,浑身上下披满了金色的鳞片,身躯矫健,好像正要腾空飞起。

“爸爸爸爸,快来看!”我指着一个憨态可掬的福娃灯,兴奋地喊道。只见福娃灯好像一个舞台,台上两个福娃展开双臂,睁着圆溜溜的大眼睛,乐呵呵地笑着向我们跑来,好像正在欢迎一个个游人的到来。

再往前走,又见、鼓灯、兔灯、蛇灯、羊灯,还有莲花灯、玉米灯等,数不胜数,让人目不暇接。

“瞧,这灯真好看!”爸爸指着前面的彩灯对我们说。我们往前望去,只见好几棵红的、绿的、黄的、粉的彩色树矗立在路旁,五彩缤纷,色泽艳丽,仿佛一个彩色的童话世界。游人们纷纷驻足观看,拍照,想留住这绚丽的景色。我们拉着爸爸不停地拍照。

随后,我们又随着人流,又一个精致的灯浮现在我们的眼前,这是一艘扬帆起航的船灯,只见这艘船好像正乘风破浪,行驶在茫茫的大海上。船帆上“金蛇献瑞”四字格外引人注目。

咦,天上怎么也飘着灯笼?啊!原来有人放孔明灯,孔明灯代表了愿望,很多人放上孔明灯许下了美好的愿望。孔明灯冉冉升起在明亮的夜空,像一颗颗明亮的星星,一闪一闪的,载着人们的许多愿望在天上自由飞着。

月亮早已爬上了半空,但观灯的人还是久久不愿离去,各种彩灯就像夜空中的繁星一样闪烁着。真是“一夜花灯醉,只愿春意浓。

《七年级元宵节看花灯周记.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